欢迎来到中华中医网

中医执业医师《基础理论》考试知识点辅导

来源:www.linyianjia.com 2025-01-07

补气法,是治疗气虚证的办法。因脾为中气,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;肺主气,司呼吸。故气虚之证,主乎脾肺。脾肺气虚可见食少便溏,倦怠乏力,少气懒言,语言低微,动则气促汗出等证。补气之法亦着重脾肺。本法以甘温益气药物如人参、黄芪、白术、炙草等为主,组成补气剂。在药物的配伍上,因脾喜燥而恶湿,故补气药常佐以渗湿之品,如茯苓、苡仁等,代表方剂如四君子汤。参苓白术散等。对于气虚紧急,中气下陷,出现久利脱肛或内脏脱垂者,又应当配伍升阳举陷药,如升麻、柴胡等,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。

1.四君子汤

[组成]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3克[使用方法]水煎服。

[功用]甘温补气,健脾益胃。

[主治]脾胃气虚,运化力弱,食少便搪,面色萎黄,言语轻微,四肢无力,脉细软等。

[方义]本方是对脾弱气虚而设。有甘温补气,健脾益胃之功。为补气健脾之基础方剂。脾胃为化生气血之源,故为后天之本。脾胃有升清降浊功能,胃气和降则脘腹冲和而善纳谷,脾气升动则精气游溢而主腐熟,胃纳脾化,吸取精华,化生气血,滋养周身,因而不病。然而脾胃应五行而属土,土性主湿,病则湿邪偏盛,升降失常。胃气虚则食少,脾气虚则便溏,因为脾胃虚弱必然致使中气不足。在治疗的办法上,应当以补中健脾为法,人参味甘性温,归经脾胃,甘温益气,为补中益气要药,故用作本方之主药。脾虚则生湿,白术具备燥湿健脾之功;茯苓具备渗湿健脾之效,苓、术适用可渗燥中湿,辅助人参补气健脾,其中茯苓渗利又可佐参、术补而不腻。甘草蜜炙性温味甘,既能助本方补中健脾,又能在方中调和诸药,四味药物适用,共成甘温益气,祛湿补中健脾之剂。故本方适用于由脾胃气虚所致的食少便溏,少气无力等证。

[临床运用]四君子汤系由参,术、苓、草所组成,四味药物味甘而性温,味甘补脾,性温益气,甘温平和,不偏寒热,平于理中汤,具备补中益气,健脾强胃之功。凡由脾胃气虚引起的营养不好的,浮肿,慢性肠炎,或出血成人两性疾病,与产后气血虚弱等,都可用本方作基础加减治疗。

本方加陈皮,名异功散,比四君子汤又多了和胃之功。可用于脾胃气虚,不思饮食,呕吐泄泻,脘腹胀闷者,对于小儿消化不好的,亦为常用方剂。

本方加陈皮、半夏、生姜、大枣,名六君子汤,主治四君子汤证又兼胸膈不利、呕吐吞酸等证。临床上也常用于脾胃虚弱而挟有痰湿的病人;亦治慢性支气管炎的间歇期等。

本方加木香、砂仁、陈皮、半夏,名香砂六君子汤,主治脾胃不和,寒湿滞于中焦,胸中痞闷,腹部胀满。呕吐腹泄,不思饮食,肠鸣腹痛,喜按喜暖,舌苔白腻者。现在也常用于治疗溃疡病、慢性泄泻、胃肠机能紊乱等证。

对于久病气虚体弱所致之低热证,可用本方加桂枝、附子治疗。

本方加泽泻,牡蛎、桂枝,可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妇女白带证。

本方加薏苡仁、泽泻、桂枝,用于脾虚性浮肿病有较好的疗效。

本方加黄芪,阿胶、牡蛎,用于脾虚失统所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证疗效显著。

[方歌]四君子汤中和义,参术茯苓甘草比,益以陈夏名六君,祛痰补气阳虚饵。

[附方]参苓白术散:即本方加扁豆、山菇、莲子肉,桔梗、薏苡仁、砂仁。具备补中和胃止泄用途。主治脾胃虚弱,泄泻或吐泻并作,饮食不消,形体虚羸或四肢无力,胸脘不宽,脉虚而缓。

2.补中益气汤

[组成]黄芪15克 人参4.5克 当归3克 白术3克 柴胡4.5克 升麻4.5克 陈皮4.5克 炙甘草7.5克[使用方法]水煎服。

[功用]健脾益胃,升阳补气。

[主治] 气虚发热,身热自汗,渴喜热饮,头痛恶寒。少气懒言,脉虽洪大,按之虚软;气虚下陷,脱肛,子宫下垂,久疟久痢及所有清阳下陷证。

[方义]所谓“补中益气”,即是主治中焦脾胃之衰弱证。由于脾胃有升清降浊之用途,“脾主升清,胃主降浊”,中虚则脾不升清反而下陷,胃不降浊反而上逆,脾陷可影响肝不升达;胃逆则影响胆火不降。肝脾下陷故清气不可以上达,胆胃上逆故浊气不可以降低。浊壅于上化火而发为少阳之寒热,清陷于下化寒而发为虚证之脱垂下利。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,应五行而属土,土为四象之母,实生四象。肝属木主藏血,性喜条达,既赖水生又靠土墙,升发条达而木气畅遂,故木静而风恬。中虚则血无生源,肝失土培及血养,条达畅遂失政,故木郁而致发热。总之,寒热或发热,脱垂或下利,皆因中气不足为病,治直补中健脾、升阳益气为法。故方用参、芪、术、草归经脾胃,味甘性温,可补中益气为本方主药;配伍当归、柴胡、升麻疏肝胆除寒热以助升达为辅助;加入陈皮和胃气帮助降浊;其中甘草蜜炙者,除去帮助补中益气外,另外可甘缓调和诸药,共组成补中益气、升清降浊,甘温除热之剂,凡由中虚致使发热者,用之均可获效。

[临床运用]补中益气汤系甘温除热的方剂,凡属劳倦内伤之气虚发热者,用之大都有效。所谓内伤即中气虚,中者即脾胃,脾胃为后天之本,生化气血之源,中气壮则气血足;中气衰则脾失运,气血乏源则诸病丛生,故内伤劳倦杂证之治,首为补中益气之法。本方也可用于无名热,是气虚者,或慢性病体弱气虚所致的长期低热等证,也有较好的疗效。应用时亦可加入桂枝、白芍等。

本方用于治疗内脏各种下垂病,如胃下垂、子宫下垂、脱肛等,加入枳壳成效更好。

本方具备补中益气的强壮用途,因此对于视力疲劳,重证肌无力等亦可应用。

据报道,本方加茯苓,使用蒸馏,制成含量为1:1的注射液,每天肌注2毫升,对于慢性感染、慢性盆腔炎、脑神经衰弱、慢性肝炎等,均有肯定的疗效。

本方用于治疗久泄不愈,可去当归加苍术;兼阴寒者加附子;久利滑脱者加诃子、罂粟壳等。

久疟不愈者,可用本方加常山、鳖甲等。

本方可用于治疗乳糜尿是脾虚者,依据不同兼证灵活加减,如阳虚者可加附子,肉桂;湿热者可加黄柏。

本方对妇女崩漏、习惯性流产、气虚癃闭、产后尿潴留等,均有疗效。

表虚自汗证、虚人感冒、慢性疮疡久不收口、麻疹气虚不可以外透等,均可使用本方治疗。

[方歌]补中益气芪术陈,升柴参草当归身,劳倦内伤发热效,清陷阳虚外感珍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01

07

2024年陕西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入口

智学网从国家医学考试网发布的《2024年医师考试通知》得知,2024年陕西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入口已公布,报名日期为2024年1月12日至2024年1月25日24时,具体详细情况如:2024年陕西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入口为国家医学考

01

07

2024年陕西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时间及现场审核

智学网从国家医学考试网发布的《2024年医师考试通知》得知,2024年陕西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时间及现场审核时间已公布,2024年1月12日至2024年1月25日24时进行报名,2024年2月14日至2024年2月27日进行现场审核,具体详

01

07

2024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辅导常识

2024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辅导常识:心肺气虚心肺气虚心肺气虚证是心肺两脏气虚、功能减弱所致的病证。多由肺有宿疾,肺气虚弱,影响心脏而致心气虚弱;或高年脏腑亏损,或思虑过度,暗耗心气,进而影响肺脏等引起。主要临床表现:心悸怔忡,咳喘气短,动则

01

07

2024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辅导常识

2024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辅导常识:化湿药凡功能化除湿浊,醒悦脾胃的药物,称为化湿药。化湿药,大多气味芳香,故又称为“芳香化湿药”。用化湿药后,可以使湿化除,从而解除湿困脾胃的症状,所以又称为“化湿醒脾药”或“化湿悦脾药”。脾胃为后天之

01

07

2024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要点

2024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要点:十味诃子丸诃子250g藏茜草100g红花150g刀豆40g豆蔻30g山矾叶100g渣驯膏50g紫草茸100g獐牙菜100g圆柏膏50g本品为棕灰色水丸,气芳香,味微酸苦。清肾热

01

07

2024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要点

2024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要点:潮热的证候剖析潮热的证候剖析潮热是指发热有定时现象,或发热的患者,到了肯定的时间其热势升高。为邪正斗争所致,既可见于外感热病,又可见于内伤杂病。潮热近日而发,伴有腹胀腹痛,便秘,或下利,心烦,谵语,舌红,苔黄

01

07

2024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辅导

1.掌推法: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上,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进。推进时应轻而不浮,重而不滞。本法多用于后背、胸腹部、季肋部、下肢部。2.指推法:用指着力于治疗部位上,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进。本法用于肌腱及腱鞘部位。3.肘推法:用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,进

01

07

2024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

进针法在进行针刺操作时.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,紧密配合。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,主如果拇、食、中指夹持针柄,其状如持笔,故右手称为“刺手”。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,故称左手为“押手”。刺手有哪些用途是学会针具.实行手法操作。进针时,

01

07

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辅导

四逆汤名字:四逆汤处方:附子300g、干姜200g、炙甘草300g.制法:以上三味,附子、甘草加水煎煮二次,首次2小时,第二次1、5小时,合并煎液,滤过。干姜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,另器保存,姜渣再加水煎煮1小时,煎液与蒸馏离别挥发油的

01

07

脂肪肝预防-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辅导

脂肪肝预防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会涉及到的要点,,请参考。脂肪肝预防:1.合理膳食每天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,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,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。2.适合运动天天坚持体育训练,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,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

中医执业医师学习 热门搜索

更多>